使用社交账号登陆

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栏 > [反重力思考]Anti gravity thinking
  • [反重力思考]Anti gravity thinking

把死人交出来

时间: 2012年12月21日 | 来源: 环球科学(huanqiukexue.com)

专栏作者简介

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是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还是358ppm时就一直在写反重力思考专栏。他还是《科学美国人》的播客Science Talk的主持人。

看智人的一员如何描绘智人的末日。

 

此情景出现在书的结尾(剧透来了),书是唐·德里罗(Don Delillo)写的《球门区》(End Zone),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体育小说。(该书1972年就出版了,但我也不知道现在过没过剧透有效期。)主角是大学橄榄球队的跑卫盖瑞·哈克尼斯(Gary Harkness),他向队友说起自己的爱好:“我喜欢在书里读到大量毁灭、灾难的情节……恐怖的疾病,市中心大火,庄稼枯萎,基因紊乱,气温大起大落,恐慌,抢劫,自杀,尸体烧焦,胳膊折断,死几百万人之类的。”

 

这位虚构的盖瑞·哈克内斯肯定喜欢新近出版的一本非虚构作品、弗雷德·古特尔(Fred Guterl)的《物种的命运》(The Fate of the Species,剧透:古特尔是《科学美国人》的执行主编,但我这不是在拿他的身份说事)。他也肯定会激赏本书副标题的前半部分——“为什么人类可能自我灭亡”——虽然后半部分多半不合他的胃口——“我们又该怎样避免”。

 

古特尔在书中照顾了哈克内斯的所有兴趣,虽然断胳膊什么的没有正面描写。他写道:“我的目标,是描绘我们面临的真实危机。我不准备面面俱到,我会刻意忽略这些危机的光明面、专门讨论它们可能坏到什么地步。”坏到什么地步呢?坏透了。不是死几百万人的问题,而是死几十亿人,其中当然有你也有我,或许还要扯上我们的子女,不过这就要看是哪天算账了。

 

 

古特尔在书中带我们畅想了各种劫难,开篇就写病毒,特别是流感。过去20年,和我交谈过的每位传染病专家都害怕会出现一种杀伤力匹敌1918年那场可怕流感的新病毒。在今天,我们还要面对一重额外的疾病威胁:某些疯子通过电台向数百万虔诚的听众布道,说政府采取的任何公共卫生行动都是掩盖邪恶政策的烟幕。(请搜索“2009 flu”和“Limbaugh”。)

 

书中接着对其他几种可能摧毁文明的危机表达了敬意,包括气候变化、生态崩溃、生物恐怖活动,以及将人类视作病毒的人工智能网络等等(参见《终结者》、《终结者2》、《终结者2+n》,n为正整数)。这几种灾难,随便哪种都能消灭全世界大量人口;接踵而来的社会瓦解又会使大量幸存者丧生。对了,上礼拜街上变压器短路,停了三小时电,我当时就想把装满巴赫音乐的闪存埋进地里留给遥远未来的外星人。

 

虽然在书中写了这么个阴沉沉的主题,但古特尔的展望却是乐观的。“我是比较偏向技术乐观主义的,”他写道,“我也认为乐观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但我就没他那么乐观了(请搜索“climate change”和“Inhofoe”)。

 

古特尔还写到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人类一举全歼的场景。再来一颗希克苏鲁伯(Chicxulub,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巨大陨石坑)规模的小行星,我们就全得葬身火海。前宇航员卢杰(Edward Lu)曾建议在近金星轨道发射一架望远镜,只需几周时间,我们对于哪些小行星可能威胁地球的知识就会增加一倍。一旦发现太空巨岩,我们理论上还可以设法改变它的轨道。

 

卢杰的这个“哨兵计划”(Sentinel Mission)需要筹得数亿美元资金才能启动。而我在7月初曾经写到,国家冰球联盟的明尼苏达荒野队宣布,以总额2亿美元的高价签下了自由球员莱恩·苏特(Ruan Suter)和扎克·帕里斯(Zach Parise)。了不得!

 

    古特尔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取名《巧思》(Ingenuity),他在其中写道:“我们到现在一直都侥幸不死,然而要继续生存,就一定得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不过,再好的办法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就像吉特尔所写的那样,总有些傻瓜蛋会异想天开坏大事。我在多年前偶然见过这么一则引语:“如果全世界的海洋装满汽油,那么迟早会有个疯子点根火柴扔进去。”或许,那火柴已经点着了。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2012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