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科学》2025年11月新刊销售中
点击链接进入购买页面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光帆计划搁浅
人类能抵达另一个太阳系吗?2016年,“突破摄星”开启了一项伟大的尝试,计划将微型光帆探测器送往比邻星。在项目真正开始后,研究人员才切实感受到了科幻级的任务难度。如今,这项曾占据所有人目光的项目已经悄然走向停滞。

演化 EVOLUTION
白垩纪的北极大迁徙
北极夏日的极昼让这里成为了鸟类绝佳的繁殖地。如今,每年春天都有数十亿只鸟类飞行几万千米,前往北极繁殖后代,再飞回南极追逐南半球的夏天。美国阿拉斯加州北极地区发现的大量鸟类化石表明,这场伟大的迁徙或许从7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就开始了。当时今鸟类在繁殖和发育方面的演化创新,也许让它们能够短暂地在北极栖息,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找到延续生命的新希望。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气候代价:失控的山坡
生活在山坡或附近的人,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先来。现在,气候变化正以多种方式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滑坡风险。曾经稳固的山坡,如今很可能在气候驱动的极端降雨下崩塌,甚至淹没整个社区,造成多人遇难。但在美国,绝大多数滑坡未被官方记录,滑坡风险也长期被忽视。然而,下一场灾难性滑坡或许就在下一次暴雨之后,他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并守护脚下的土地?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学100年
2025年6月,一众物理学家齐聚德国黑尔戈兰岛,庆祝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选择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源于1925年海森堡在黑尔戈兰岛的一场顿悟。但现实可能更为复杂。这场颠覆世界的科学革命并非一个人的英雄史诗,而是由海森堡、波恩、薛定谔等众多学者激烈辩论、思想碰撞共同催生。一百年过去,量子力学理论被证明精准预测了现实世界,但关于其哲学诠释的争论持续至今,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直观理解仍如当初一般混沌。

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
睡眠开启大脑排污
当你进入梦乡,大脑却仍然忙碌。在代表深睡的慢波脑电推动下,一股无声的液体暗流开始涌动——这是一套大脑特有的排污系统。十几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蛛网膜下的类淋巴系统,脑脊液能够通过这套系统将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向外排出。更巧妙的是,这套系统在睡眠时最为活跃,它与硬脑膜中的淋巴管共同构成了一套隐秘的“排污管道”,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大脑健康与衰老的理解,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全新线索。

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
大脑排污的隐秘秩序
一百多年来,大脑都被认为缺乏淋巴系统,是一个“免疫豁免区”。不过在2015年,这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因两个实验室的关键发现被彻底打破。如今,学界已充分了解在颅骨下的脑膜中存在淋巴管网络和监视大脑状态的淋巴细胞,它们是大脑排出有毒蛋白、多余离子和水分的“终点站”。为了维护自身稳定,大脑似乎会从这个系统发育之初开始调控,让其充分发挥排污和免疫功能。不仅如此,大脑似乎还会全面调控与其相邻、包括类淋巴系统在内的整个大脑排污系统。如今,研究人员正愈发重视这个排污系统的作用,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将有望通过改善大脑排污,清洁大脑,并进一步改善甚至避免多种大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