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据说是咸的。

撰文 | 二七
审校 | clefable

在针对尼安德特人的诸多刻板印象中,其中之一就是超级肉食者、捕猎能手。

这份刻板印象一部分来自他们留下的大量被食用过的动物骨骼:最常见的是马、驯鹿、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的骨骼。但研究者也曾发现白尾海雕、洞狮等明显更难捕猎的生物,这无疑证明尼安德特人拥有一些高超的捕食技巧。

而另外一部分证据来自尼安德特人的骨骼成分,更具体地来说,是尼安德特人骨胶原蛋白和牙釉质中的氮同位素。氮有两种稳定的天然同位素:15N和14N。在代谢蛋白质时,生命会优先排出含较轻同位素(14N)的代谢产物,而较重的15N则会更多地保留在体内

因此,在食物网中,我们往往会观察到15N随营养级逐级传递的累积效应。植物等初级生产者的氮同位素比值(δ15N,反映15N的含量)通常较低。平均而言,沿着食物链向上,每上升一个营养级,δ15N就会增加3‰~5‰。也就是说,理论上越是占据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体内的δ15N就越高。

正是大量的氮同位素研究,将尼安德特人捧上了超级肉食者的位置:已经有大量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往往拥有相对较高的δ15N值。2016年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发现,一个只有一岁的婴儿骨骼中的δ15N含量甚至也比当地的食肉动物高出3‰~5‰——研究者认为这样高的15N来自他母亲的母乳。

尼安德特人(□)、更新世智人(×)及其他欧亚大陆动物遗骸的δ¹⁵N(图片来源:Klervia Jaouen et al., 2019)

然而,每当说到“理论上”,就一定会有例外发生。事实上,一些特定的食物也会导致生物体δ15N升高,包括猛犸象、鱼类和腐肉。同时,随着牙齿微痕、环境DNA等大量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者也逐渐找到了尼安德特人食谱中“素食”的部分:他们也会吃各种各样的蔬菜、谷物、坚果,甚至真菌。这让尼安德特人的食谱变得愈发丰富,也愈发扑朔迷离。



有毒的蛋白质

当读到人类学家约翰·D.斯佩斯(John D. Speth)2017年发表于《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的一篇论文时,现任美国普渡大学人类学助理教授的梅拉妮·比斯利(Melanie Beasley)心中也涌起了类似的疑问。这篇文章提到了一种听起来非常离奇的现象——兔肉饥饿症(rabbit starvation),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因为食用了过多蛋白质而中毒的现象。

在现代人的饮食中,蛋白质往往被看得很重。然而斯佩斯在文章中写道,中高纬度地区的狩猎民族会控制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尤其是不能超过约300克——如果超过这一限制,可能在一两周内就会变得虚弱,甚至死亡。

不像狮子、老虎这些肉食性动物,人类的消化系统是为杂食而生的,这意味着我们无法过多地摄入肉类。当我们摄入蛋白质后,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随后,随着氨基酸进一步代谢为能量或其他物质(如糖、脂肪),就会产生副产物——氨。氨对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幸好,我们的肝脏能够将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图片来源:Unsplash

问题在于,人类肝脏的转换能力有限,效率远低于那些专门吃肉的动物,因此如果蛋白质供能超过了总热量的25%~35%,那么肝脏可能就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导致没被处理的氨进入血液,毒害身体。

作为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很可能也不具备代谢过多蛋白质的能力。正如这篇文章标题中所写的,斯佩斯提出:“我们是否忽略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饮食中的关键部分——腐肉。”斯佩斯注意到,现代的许多原住民部落都曾保留着食用腐肉的习惯。他据此进一步提出,食用腐肉或许可以解释尼安德特人较高的δ15N水平。“随着肉类腐败,包括氨在内的一系列衍生成分释放,”论文中写道,“失去的氨很可能会让腐败的肉类富集15N,这也可以解释许多尼安德特人体内δ15N升高的现象。”



特别美味

在前往普渡大学任助理教授之前,比斯利曾在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法医人类学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这所学校有一处非常著名的“尸体农场”(Body Farm),一些捐赠的人类遗体会被安置在这座“农场”内,以便于研究者研究人类尸体的分解过程。这也给了比斯利充分的机会,来探索腐烂与δ15N的关系。

在这座农场,比斯利测试了34具人体组织的15N含量——这部分结果已经于去年发表于《法医人类学》杂志(Forensic Anthropology),其中显示肌肉组织腐烂时间越长,15N含量也越高,这与斯佩斯等人的假说一致。但比斯利还在思考一个比吃腐肉更“刺激”的可能性——如果尼安德特人吃的不仅是腐肉,还有腐肉上的蛆呢

图片来源:Unsplash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就在最近美国生物人类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ist)的年会上,斯佩斯展示了自己一项全新的成果(尚未发表)。除了34具人体组织,她还测试了绿头苍蝇、普通酪蝇和黑水虻的389只幼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蛆”),发现幼虫在腐烂组织上取食的时间越长,幼虫的δ15N也就越高。以腐肉为食的黑水虻幼虫的δ15N,可以达到腐肉的8倍。如果尼安德特人真的大量食用了这些幼虫,那么这些幼虫对他们δ15N水平的影响,很可能远高于食用腐肉或鱼类。

尽管还没有更加直接的证据指向,但比斯利对自己的假说很有信心。据《科学》新闻报道,她在会议上解释道:“一方面,在户外处理猎物时,蛆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从尸体下方的土壤中就可以直接挖取蛆了,些食材获得起来非常容易。”



一场盛宴

即使在看起来更加文明的现代社会中,蛆也并不算是一种饮食的禁忌。最为经典的案例可能就是意大利撒丁岛的卡苏马苏奶酪(casu marzu)。这款奶酪以意大利普通的绵羊奶酪为原料,但会跳过正常的发酵过程,而是让当地的一种酪蝇钻进奶酪产卵。随后生出的幼虫会不断地吞下再排出奶酪,让奶酪产生“特殊的风味和质地”。通常情况下,当地人只会在蛆虫仍然活着的时候吃这些奶酪,而根据个人的倾向,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连蛆一起吃下去。(由于蛆虫有可能会逃过胃酸,活着进入肠道,导致疾病,意大利当局已禁止销售这种奶酪,但当地居民仍然可以自行制作和食用。)

图片来源:Shardan/wikipedia

另一方面,饮食中对腐肉和蛆虫的接纳,或许也会改变我们对我们祖先演化史的认识。“此前的观点认为,烹饪使肉类更容易消化,从而为智人的大脑发育提供了热量,”斯佩斯在论文中写道,“但腐败也能提供类似的效果。在腐败开始后,无需加热,也能便于古人类消化。”

无论如何,从超级肉食者,到蔬菜、水产、谷物,再到腐肉和蛆,虽然我们仍不能确定尼安德特人究竟吃过些什么。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食谱很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丰富得多。

贸然食用腐烂食物很容易导致肉毒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请脆弱的现代人不要尝试。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eanderthals-may-have-eaten-maggots-part-their-diet
https://paleoanthropology.org/ojs/index.php/paleo/article/view/114/771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181408711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5440306002214
https://journals.upress.ufl.edu/fa/article/view/2801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016868108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42145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950236525000064
https://paleoanthropology.org/ojs/index.php/paleo/article/view/752/713

作者 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