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今天,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又迎来了一个“合法的恶作剧日”——愚人节。
科学研究给我们的印象总是严肃正经,有充足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持。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自变量——不靠谱的研究人员和不靠谱的实验对象,总会打破科研这一“正经”的外壳,使之变为一场场幽默、谐谑的“科学恶作剧”。
这些与“恶作剧”相处的故事,充分展现了科学的趣味、曲折以及始料不及。我们或许可称之为科学的“彩蛋”。而今天的文章正是一篇小小的“彩蛋”特辑!

撰文 | 《环球科学》编辑部



一个视错觉,骗了敌人,也骗了科学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防御敌方潜艇的鱼雷攻击,美国和英国常在自己的军船、商船及其护卫舰上涂上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对比度图案,来达到伪装效果。这样的条纹,尽管不能让庞大的船只在海面上隐形,但似乎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无法准确判断船只行进的方向和速度,从而无法做出有效的攻击。

一战运兵船的伪装图案(图片来源:原论文)

191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利奥·布洛杰特(Leo Blodgett)在自己的学位论文中,首次(也是此前唯一一次)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了船只上的这些图案的视觉欺骗效果,发现这些图案确实能让观察者对船只的实际运动方向感知出现偏差。此后,一直没有相关论文对此提出异议。

不过,105年后,英国阿斯顿大学的两位研究者蒂姆·米斯(Tim Meese)和萨曼莎·斯特朗(Samantha Strong)在发表于i-Perception上的一项新研究中,重新分析了布洛杰特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布洛杰特收集的数据非常精彩,但分析方式和结果貌似错了。实际上,观察者会对远处船只的行进方向产生错觉,更多来源于地平线的影响——从远处观察船只,观察者会更倾向于认为船只在沿着地平线的方向行驶,因而对船只的实际行驶方向产生误判,不论船上是否有伪装图案都是如此。而伪装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只贡献了极其微小的作用。

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涂了这些伪装图案的船,不仅骗了敌人,也骗了科学家,而且一骗就是105年。



单身8年突然怀孕,却很快意外离世,科学家都措手不及了

从迎来人生的幸福时刻,到走向生命的结尾,可能只需短短5个月。这出悲剧的当事人是一只雌性魟鱼,名为“夏洛特”去年2月,夏洛特因8年未与雄性魟鱼同处一池但突然怀孕,而走红网络。当时,其所在的Team ECCO水族馆和鲨鱼实验室宣布,它即将产下多达4个幼鱼

网络上的人们对它怀孕的原因展开了大胆的猜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孤雌生殖——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它将是该物种的首例。此前,科学家曾发现在一些昆虫、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存在孤雌生殖,包括加州秃鹫、科莫多巨蜥和黄腹水蛇等。

去年六月初,水族馆宣布,由于生殖系统疾病,夏洛特已不再怀孕。图片来源:Aquarium & Shark Lab by Team ECCO

另一种猜测相对离奇:有人因为在夏洛特身上发现了鲨鱼的咬痕,怀疑其怀孕是同处一缸的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所为。不过这个猜测很快被生物学家否认,并表示这种跨物种交配并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7月,美国底特律的贝尔岛水族馆曾发现一条雌性条纹斑竹鲨虽然长达6年未与雄性条纹斑竹相处,但产卵并孵化出三条幼鱼。当时也有很多猜测,一是认为它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二是它将精子存储了很长时间——这两种情况都被证实存在于一些动物之中。还有一种猜测是,它在没有精子的情况下以某种方式刺激了自己卵子。

然而,类似的经历并没有在夏洛特身上发生。去年5月底,Team ECCO水族馆和鲨鱼实验室宣布,夏洛特患有一种罕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并表示受到该疾病的影响,它已经不再怀孕。根据与水族馆合作的医疗团队的报告,当时,夏洛特的状况稳定,食欲和活动量均未下降。然而去年7月1日,水族馆突然宣布了夏洛特去世的消息

整个事情的急转直下,也让专家们开始怀疑水族馆对夏洛特的健康状况缺乏评估和护理。一是水族馆并未获得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认证,因此无需遵守协会要求进行年度检查。另一方面,水族馆提到了医疗团队,但并未透露与其合作的任何科学家或兽医的姓名。事实上,水族馆曾表示,夏洛特可能是在2023年11月就怀孕了,按照正常预期,它应该在去年2月份生产。但这一切没有发生。

一切愈发扑朔迷离了。一些专业的人士怀疑,夏洛特最开始就患上了生殖系统疾病。此前的研究发现,很多生活在人工保育环境中的年长雌性魟鱼,会患上生殖系统疾病,包括卵巢囊肿、排卵周期中无法释放卵子以及子宫增大。然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孤雌生殖的研究人员沃伦·布斯(Warren Booth)则表示,他记得去年2月看过夏洛特的一次超声波检查录像,可以看到一个胚胎的轮廓。故事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然无从得知,只能感慨确实有很多潜在的科学发现,会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和不幸击垮。这并不愉快,就在这个愚人节,感叹一下科学和生命的无常吧!



切勿在回旋加速器上烤热狗

将粉白相间、肥瘦均匀的牛肉片放在炙热的铁板上,细密的“滋滋”声很快响起。高温下,蛋白质在不断收缩、蜷曲,粉色逐渐褪去,转为美拉德反应覆上的诱人焦糖色,熔化的脂肪在肉质纹理间流淌,为肉片蒙上一层亮晶晶的光泽。撒上一些胡椒盐粒,盛装摆盘,便是一道可口菜肴。烹饪就是这样一门极具幸福感的艺术。与此同时,食材在高温下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也让每次烹饪成为一场特殊的科学实验

既然是实验,尤其是涉及到高温条件,其首要条件便是要保证安全。因此在基于美国哈佛大学(Havard University)广受欢迎的“科学与烹饪”(Science and Cooking)课程编写的《科学与烹饪:物理与食物的结合,从家庭烹饪到高级烹饪》Science and Cooking : physics meets food, from homemade to haute cuisine)一书中,作者尤为重点强调的内容便是:请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中,比如厨房或配备适当设备的实验室,进行烹饪实验

图片来源:Fritz Goro/AIP Emilio Segrè Visual Archives

随后作者又特别警告道:切勿在回旋加速器上烹饪。其随之附上的照片标题为“做一名物理学家真好……”,照片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似乎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回旋加速器上烤热狗。请一定不要在家中尝试!

不过不要担心,拉比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过,这张照片源自他的朋友弗里茨·戈罗(Fritz Goro),戈罗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也是微距摄影的发明者,他记录了许多重大的科学突破,包括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等。当然,戈罗也是一位p图高手,他制作了这张恶作剧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了拉比



把一块化石倒过来看,结果颠覆了过去的研究

在过去5亿年里,脊椎动物已经演化出多种物种,既有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也有体长长达30米的鲸,以及我们人类。但在所有这些多样性之下,脊椎动物共享着一些关键特征,包括脊椎组成的脊柱,以及容纳大脑的头骨。原因在于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它们留下的化石奇异无比,令人费解。在许多古生学物家眼里,它们就像怪异的野兽,但这正是让古生学物家感兴趣的地方,比如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雅各布·温瑟(Jakob Vinther)。

温瑟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约5.1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纤细皮卡虫(Pikaia)。此前古生物学家认为皮卡虫不是一条蠕虫,很可能是现今脊椎动物的最早祖先,证据是它身上的肌肉束类似于脊椎动物的特征,而且背部有一个延伸的宽管,被称为“背器官”(the dorsal organ),功能不明。但许多古生物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

皮卡虫化石(图片来源:原论文)

温瑟带着同事决定重新研究皮卡虫化石。他们注意到该化石所谓的“背器官”内部有沉积物痕迹,而且这些沉积物只能通过与外界相通的开口进入体内。而在脊索动物中,唯一符合这一描述的器官就是位于腹部的消化系统。于是,他们把皮卡虫化石图像翻转,使得“背器官”位于腹部而非背部,而且此前被认为是血管的线条,现在位于神经索(脊索动物典型特征)应该出现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一“翻转”改变了化石的解剖结构,推翻了传统观点。后来,他们还发现了神经索延伸至头部的迹象,以及大脑分支出来并延伸到头部触手的神经

现在,皮卡虫有了一个新形象:它是一种自由游动的动物,可能没有眼睛,而是依靠头部的触手探索周围环境以寻找食物。这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将皮卡虫化石翻转过来的研究解决了某些谜团,但也产生了新的谜题,重新点燃了关于脊椎动物起源的讨论,为古生物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https://scitechdaily.com/a-visual-illusion-fooled-everyone-even-the-camouflage-experts/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0416695241312316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charlotte-the-pregnant-virgin-stingray-dies-after-diagnosis-of-reproductive-disease-180984643/
https://www.aip.org/history-programs/niels-bohr-library/ex-libris-universum/physics-and-food-guide-cookbooks-nbla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1/science/pikaia-vertebrate-evolution.html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4)00669-9

作者 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