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2017年,《电脑报》等知名科技媒体创始人、科普作家陈宗周写下了《AI传奇》一书,告诉读者AI新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将不断影响每一个领域。

时隔八年,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陈宗周所著的新书《人工智能70年——从达特茅斯会议到大模型》与AI书迷们“见面”,传递与AI新巨变相关的重要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史,掌握这次巨变背后的逻辑,展望未来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AI的挑战与机遇?越来越多对AI充满兴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发展”?科普对于社会和大众有哪些重要意义?带着上述问题,上游新闻记者对陈宗周进行了专访,为读者解读那些关于AI的“新鲜事”。

上游新闻:新书《人工智能 70 年:从达特茅斯会议到大模型时代》,主要说了哪些内容,面向哪些受众?
陈宗周:通过故事讲述人工智能70年发展史,解码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词”
“小米创始人雷军先生作序的这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通过讲述人工智能发展过去现在未来的故事,打破人工智能技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陈宗周表示,向大众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其实并不容易。
陈宗周介绍,这本书在内容上,以人工智能70年发展史为线索与脉络,选取重要的技术、事件与人物,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还注意了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比如,对大众媒体上出现的人工智能新词和热词,如大数据、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参数、机器人、具身智能、虚拟人、自动驾驶等等,都尽可能通俗详细地加以解释,让大家把人工智能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建立起联系。
上游新闻:是什么契机促使创作这样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书籍?
陈宗周:人工智能特殊的传奇经历让我着迷

陈宗周表示,作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长期观察者,深知人工智能发展的艰难过程,很少有哪一科学技术领域,像人工智能这样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经历酷暑寒冬,直到现在的春暖花开。人工智能的特殊的传奇经历让他着迷。
八年前,陈宗周为《电脑报》写了关于人工智能传奇故事的一系列连载,被很多科技媒体转载。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此基础上编成《AI 传奇——人工智能通俗史》一书。而写作过程中,陈宗周自己的最大感受是AI飞轮正在加速转动,新鲜事情甚至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更加深切感受到,应该有一本新书让读者更快地了解这些重要而有趣的新发展。
“这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去年10月诺贝尔奖的震撼性变化——人工智能科学家群体性获得诺贝尔奖。”陈宗周表示,这不仅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科学的里程碑,人类发展的里程碑。
陈宗周称,能记录世界和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并能与读者分享,这是自己想要创作这本书的愿望。
上游新闻: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隐私、伦理道德等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产生?
陈宗周:人类总会在前进中解决这些问题

陈宗周坦言,AI发展迅速也带来很多挑战。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会存在前进中的问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和福祉的同时,也会因为前进中的问题而引起担忧与质疑,甚至引起恐惧。
书中提到“从历史上看,我们在担忧与恐惧中一路走来。我们害怕过机器,恐惧过机器控制人类;害怕过火车,认为会破坏龙脉;害怕过电视,担心永远沉迷于节目中。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更是如此,它在发展中的确存在很多正在解决的问题。”
陈宗周介绍,比如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隐私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有人形容我们正面对一台无比巨大而精细的测量数据的“显微镜”,一切行为与隐私,在这台数据显微镜下暴露无遗。
“但我是对未来的乐观主义者,认为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人类总会在前进中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数据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大家正一起通过积累共识、发布共同宣言、立法等积极措施,解决这些人类的共同问题。”陈宗周表示。
上游新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AI表现出浓厚兴趣。对于那些希望投身AI研究和产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陈宗周:年轻人对新技术的热情和应用水平,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陈宗周表示,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AI产生出浓厚兴趣,这非常令人鼓舞。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的影响。青年代表未来,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应用水平,决定中国未来的竞争力。重庆的年轻人同样如此,他们对新技术的热情和应用水平,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谈到对年轻人的建议与希望,陈宗周表示,雷军在这本书序言里有个观点很重要,“我们正跨入一道门槛,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伟大新时代才刚刚开始。当前,有接近人类思维能力、有强大推理和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来到我们身边,这是对人类智力与创造能力的解放与增强,我们应该热烈拥抱这位新助手,与人工智能亲密而友好相处,而不应该害怕与恐惧。”
“热烈而勇敢拥抱人工智能这位新助手,也是我对重庆年轻人的建议与希望。”陈宗周说。
上游新闻:深耕科普领域多年,认为科普对于社会和大众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陈宗周:科普对于社会,是推动前进的动力,科普对于大众,是通向智慧的桥梁

陈宗周介绍,自己从事科普工作已有四十多年,可以说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科普,“重庆有科普工作的很好基础,尤其是,在重庆产生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科普媒体,如电脑报、知识经济、新潮电子、环球科学、家庭医药、课堂内外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庆的科普工作将会进一步大发展,为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