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 | 二七
审校 | clefable
仔细感受你的手指,与其他四根手指对生的拇指能够大幅度地来回转动,依次与其余四根手指的指尖并拢,自然地用力,就可以牢牢捏住某个精细的小物件。
一直以来,灵巧的双手和变大的大脑一样,被视为人类演化成功的关键基石。较短的大拇指和较长的其他四根手指对攀爬很有帮助,但随着我们的祖先放弃树栖生活,开始学着制造和使用工具,相对较长且能够对握的拇指就形成了越来越善于抓握的手部结构。
很容易想象,一旦我们的祖先获得了这样灵活的拇指,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更熟练地制作工具、使用石器和骨器(例如捏住薄薄的石刃),并借此获得对于生存最重要的物资——食物。我们现在也在用同样的部件,滑动手机点外卖获取食物。

图片来源:Unsplash
正是因为手部的活动能力如此重要,20世纪60年代初,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y)和玛丽·利基(Mary Leaky)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部分手部和脚部骨骼、一块下颌和少量颅骨碎片。
这些手骨与智人极为相似,指节异常强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拇指尤其发达。同时结合其他骨骼特征,研究团队推测,这些遗骸正是此前在这里发现的石器的制造和使用者,并将其命名为“handy man”。而这名古人类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就是能人(Homo habilis)。
但人类灵巧双手的起源可能更早。1975年,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Donald Johanson)的团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地区发掘出了13具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化石,距今320万年。对其中两具手部骨骼的分析指出,它们的手已经有了类似人类的长度比例,腕骨也发生了部分转向,可以使大拇指更有力、更灵巧。研究者推测,它们能用三根手指抓住一个球状物,或是侧握石片切割物体。
2021年,据《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进一步根据大量古人类和现生灵长类动物的骨骼化石,复原了南方古猿阿法种、纳莱迪人和早期智人等古人类的手指肌肉。他们发现,至少在大约200万年前,南非Swartkrans洞穴居住的古人类已经展现出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的拇指和手指协同运作能力。(由于该洞穴同时出土了傍人粗壮种和早期人属成员的化石,还无法确定这些手部骨骼属于哪个人种。)

图片来源:Harvati et al./Current Biology
大拇指
最近,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人类手部活动能力的演化历程。在最近发表于《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95种灵长类动物,其中既包括人类现生的近亲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红毛猩猩,也包括南方古猿、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化石祖先,甚至还包括狐猴等与人类相去甚远的灵长类动物。
研究团队选择了比较容易量化的一种指标来代表人类的手指灵活性:拇指的相对长度。同时对比了每个物种的脑容量,以及工具制造和使用能力。
结果非常直观:拇指相对较长的物种,脑容量也更大。而且即使将人类这个明显的特例排除在数据集之外,这种关联性依然存在。“我们一直都知道,人类的大脑与灵巧的手指是人类的独特之处,”研究的第一作者乔安娜·贝克(Joanna Baker)在新闻稿中表示,“但现在发现它们并非独立演化。当我们的祖先变得擅长抓握和操控物体时,大脑也必须相应地发展,以适应这些新技能。”
在95个物种中,只有一个例外——南方古猿源泉种(Australopithecus sediba)。这个物种此前已经被发现具有格外修长的拇指,这可能暗示它具有比其他古人类更强的精细操作能力。然而它们的脑容量却很有限。

图片来源:Joanna Baker et al., 2025
另一个意外的发现是,研究团队原本预测,拇指的长度应该与小脑的大小有关。小脑位于我们大脑枕叶(后脑勺区域)的下方,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平衡、控制姿势、协调骨骼肌肉运动。然而研究结果显示,拇指长度反而与新皮质大小密切相关。
新皮质是哺乳动物大脑皮质的一部分,人类的新皮质极为发达,占据了脑部的一半左右,它支撑着我们的直觉、空间推理、意识和语言等高级功能。换句话说,随着灵长类动物发展出更灵巧的操作物体的能力,它们的大脑必须发生对应的演化,才能有效地处理和运用这些新能力。
更多功能
如今,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手发挥着远比使用工具更重要的作用——交流。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观察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就会发现,在他们说出第一个词汇之前,已经通过手势来表达需求了。就像我们所说的意大利人被绑住手就不会说话的玩笑,手势已经成为了人类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对现生灵长类动物的观察中,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红毛猩猩同样能用手势交流,只是词汇量较为有限。2018年,一位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在野外记录了2000多次手势交流,识别出了33中不同手势,包括“给我那个”“靠近点”“停下!”等。
所有这些发现都在暗示着,人类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独特。同样,开玩笑看起来也像是只有人类才能掌握的“特权”。一个成功的玩笑,不仅需要发起人理解彼此的心理状态,太需要双反具备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然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近亲也具备这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能力,而在1300万年前,或许玩笑的基础就已经诞生了。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5-08686-5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1893-5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a841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4528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5/aug/26/primates-with-longer-thumbs-tend-to-have-bigger-brains-research-finds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547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58y8MtKis
https://humanorigins.si.edu/evidence/human-fossils/species/homo-habilis